安阳内黄: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敢于“无中生有”丨河南经济地理④
安阳内黄: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敢于“无中生有”丨河南经济地理④
发布时间:2024-05-17点击次数:1
作者: 仿古砖

  内黄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因地处黄河故道而得名。作为农业大县,“地下无矿产、地上无资源、工业无基础”的传统桎梏,也困扰着内黄县。因此,依托土地而生的

  要发展,就要敢于“无中生有”。“不到两年时间,投资50亿元引进50条陶瓷生产线,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陶瓷生产基地”“中学教师弃文从医,下海创立翔宇医疗,带动内黄成为‘中国康复设备之都’”等新故事由此诞生。

  新型陶瓷、以康复医疗器械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业,也与加工业一道,成为内黄县屹立于新时代的三大支撑。

  1979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通过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让生产活力充分激发。农业也开始有了更多可能性。

  马上乡董庄村的3户农民,就谋划了蜜枣加工的点子,并由此开启了“中国红枣之乡”的创业步伐。

  内黄县的红枣种植历史悠远长久。据《内黄县志》记载:“唐宋时期已有大面积种植,达万余亩,并纳入银税。”

  依托这一老天给的“天然饭碗”,这3户农民瞄准南方市场,在1985年办了3家高糖枣加工厂。由于生产的金丝蜜枣很适应南方市场需求,很快实现了批量生产,每户当年获纯利润高达1万余元。

  有了这样的成功案例,1986年,内黄乡镇企业局因势利导,引导农户发展红枣加工业。在董庄村先进典型的影响带动下,后河镇的桑村、亳城乡的刘七级、六村乡的陈六村、井店镇的高王尉、高堤乡的北寨等五六十个村的红枣加工点,在当年就建成投产,生产的品种也由单一的高糖枣发展到乌枣、蜜枣等。

  到了1990年前后,面对市场挑战,内黄借鉴外地经验,推广了“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重点企业,成立了“内黄县永盛枣制品公司”,靠市场机制组建经济联合体,让生产潜力进一步激发。

  2000年,内黄县红枣加工群体已发展到400多户,年加工红枣1万余吨,产值6000多万元,红枣加工业也由分散经营逐步向集约经营转变。

  在红枣产业渐成规模的同时,内黄县的花生、“三粉”(即粉皮、粉丝、粉条)、腐竹、面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也慢慢地发展起来,并在大办乡镇企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浪潮之下,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

  仅以花生加工为例,《内黄县志》显示,到2000年,全县食用油加工公司年加工花生米6000万公斤,产油2.5万吨,花生资源实现就地转化。同时,该县多个花生专营市场逐渐发育成熟,旺季日交易量400吨以上,年交易额1.1亿元。在专业市场的带动下,有2000多户农民从事花生收购、运输、精选、加工,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

  时至如今,内黄县的农副产品加工已涵盖了红枣、花生、尖椒、果品等多种类别,全县拥有36万亩蔬菜、28万亩花生、15万亩枣林、16万亩优质林果,其中设施蔬菜种植培养面积22.2万亩,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内黄县也因此获评“中国红枣之乡”“中国花生之乡”“中国尖椒之乡”“中国甜瓜之乡”“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腐竹之乡”,形成了“南腐竹、北融合”的农副产品南北双园区协同战略发展格局。温生记食品、老倔厨食品、乐比乐饮品等相继落地,并被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

  记者一行来到安阳乐比乐饮品有限公司时,该公司刚刚完成一笔订单。“我们是通过招商引资而来的,主要看好内黄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花生等原材料资源。”安阳乐比乐饮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据介绍,依托内黄的资源优势,乐比乐现已发展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草本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基地,并同国内某凉茶领导品牌、好想你、白象集团等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年产易拉罐饮品1.5亿罐,年销售额超亿元。

  时间来到1998年,即将吹起的千禧之风,让各行各业充满希望与机遇。内黄县的康复行业萌芽了。

  彼时的何永正还是一名中学老师,偶尔会帮助从事理疗器械销售工作的父亲进行一些设备的维修。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医院委托寻找一台颈腰椎牵引床。不想,千辛万苦找来的牵引床出现了故障,何永正只得拆开维修。

  在经过反复的拆装研究之后,2002年,他拿到了第一张多功能牵引床注册证,并在内黄县注册成立了安阳市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由此开始了康复的研发生产之路。

  虽然内黄当地并无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基础,但是凭借自主研发创新,以及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的助推与支持,翔宇医疗的发展很是顺遂。

  2004年,颈椎牵引机、远红外按摩理疗床、熏蒸治疗机、颈腰椎治疗多功能牵引床和多功能牵引床成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

  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中医诊疗设备生产示范基地建筑设计企业、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获批建立河南省智能康复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康复理疗设备重点实验室。

  2019年,获评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公司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与规范的应用示范项目》;被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省级质量标杆”。

  如今,翔宇医疗已发展成为全国康复设备研发领军企业,产品覆盖康复领域5大门类、20多个系列、近600个品种。部分产品被列入后勤保障部采购目录,并被评为一级生产型供应商,部分产品已装备到海军第一艘大船及“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

  在翔宇医疗的龙头牵引之下,内黄县将康复医疗产业列为重要战略新兴起的产业,成立了高规格的康复产业工作专班,投建了康复医疗产业园区,目前吸引入驻的上下游企业已有40余家,形成了研发、制造、应用产业链一体化的产业基地,涵盖医药、医养和仓储物流等产业链条各领域。内黄县康复设备产业集聚效应和区域品牌加快形成。

  参访翔宇医疗内部展厅时,记者有种在逛全国性展销会的错觉。偌大的展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康复医疗器械,一拨拨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正在逐一体验。“我们一天最多接待过20多拨人。”翔宇医疗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距离展厅不远,康复科学城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两期项目全部投产之后,将充分的发挥翔宇医疗作为康复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将游离在全国各地的康复中小微企业“串珠成链”并落户内黄,进一步助推内黄康复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新型陶瓷生产基地,内黄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了“中原陶瓷产业基地”称号。2022年,全县共有规模以上新型陶瓷企业10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4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4.6%。

  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陶瓷行业在内黄其实是“无中生有”。转折点是2009年。

  彼时的内黄虽然农产品加工业蒸蒸日上,但是仍然摆脱不了“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困境。要发展,必然要寻找其他出路。

  《中国企业报》的一则报道显示,此时适逢全国陶瓷产业在进行新一轮战略扩张和产业布局,“南陶北上、东陶西进”已拉开序幕。内黄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陶瓷产业是内黄振兴的生机,机遇非常难得。经过认真分析前景,慎重研究决策,内黄县委、县政府最终把目光投向了陶瓷这一具有巨大发展的潜在能力的行业。

  作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内黄区位交通优势显著,东有“大广”、西有“京珠”、南有“鹤濮”、北有“安南”,四条高速和六条省道穿越县境,交通十分便利;且内黄境内地势平坦,可利用、可开发的贫瘠土地较多,有利于陶瓷产业规模化发展;内黄周边的黏土、石英砂岩等陶瓷生产原料也供应充足。

  拿定主意之后,内黄便开始了大规模招商引资。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在城南5公里处一片贫瘠的盐碱地上,规划建设了面积9平方公里的陶瓷产业集聚区;从福建、广东、山东、辽宁等地先后引进陶瓷生产线亿元,产品涵盖陶瓷纤维板、陶瓷餐具、抛光砖、内外墙砖、仿古砖等多个品种;包括日日升、新明珠、福惠、新南亚、中福、欧米兰、东成、嘉德等陶瓷行业巨头也相继落地内黄。由此创造的“内黄现象”与“内黄速度”,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

  不过,作为高耗能的传统行业,近年来由于环保督导、房地产市场下滑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动荡等,内黄的瓷砖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加之“煤改气”浪潮之下,天然气价格波动较大,瓷器行业压力陡增。转型,迫在眉睫。首先,就是解决能源问题。

  2019年8月,在县委县政府指导帮扶下,安阳瑞美达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美达)正式创立。在此后一两年时间内,内黄又将建陶企业常用的两段式煤气炉全部取缔,全部改用瑞美达公司生产的清洁工业燃气。

  “瑞美达项目由国家级设计院·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采用中国科学院先进的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能解决传统两段炉的废水焦油、酚处理难的问题,将污染物直接消化掉,现已被评定为A级企业清洁能源燃料使用标准。”瑞美达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项目每年可为陶瓷园区减少排放总量800吨左右,减少固废约5万吨。

  除了环保之外,降低陶瓷企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也是关键。“我们做过核算,最低的时候是2.8元/立方米,冬天高的时候能达到5元甚至10元,而我们生产的工业合下来是2.2元/立方米。这对于建陶企业来说,能节省不少成本。”上述负责人说。

  据测算,目前瑞美达生产的清洁工业,可支撑陶瓷园区日日顺、欧米兰等9家企业21条陶瓷生产线,间接带动园区企业年工业总产值7.6亿元。未来瑞美达还将投建二期工程,逐步提升煤制气能力及生产工艺。

  不过,近年来内黄县的工业虽说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农业大县、工业弱县的整体局面仍未扭转,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内黄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府副县长曹卫彬坦言,内黄县工业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从组织架构看,产业链条短,大多是传统类型的产业集群;从技术结构看,中低端技术居多,高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从产品结构看,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多;从发展现状看,多处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阵痛期,需要一些时间过渡。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表示企业结构不优,导致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今年7月3日,内黄吸引了全国农机界的目光。安阳·内黄首届农机博览会在中国农业机械装备(内黄)产业园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69家农机厂家参展,参展机具1926台,参展人员6000余人。开幕式当天,即交易机具53台,交易额超700万元。这正是内黄接下来要开拓的新领域。

  “内黄因农而兴,接下来还要围绕‘农’字做文章,加大对农机制造装备产业的投入,力争将农机制造装备产业打造成为内黄的第四主导产业。”曹卫彬说。

  据了解,近年来,内黄县以全方面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核心,以小麦、玉米和花生三大作物为主要对象,以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和秸秆处理六个主要机械化生产环节为重点,快速推进农机科学技术创新,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经营主体,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经营与管理相协调,有力地提升了全县小麦、玉米和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内黄农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内黄县还与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协会、北京中物利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吉峰农机连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单位合作,组建了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投资集团筹备组,计划建设中国农业机械装备(内黄)产业园。

  目前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之中。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00亿元,年纳税1亿元,可提供2000多人就业岗位。

  积极谋变的内黄,能否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的下半篇文章?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