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带一路”为载体、以陆海联通为特征的“中式全球化”即“全球化3.0时代”正在到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外界不乏质疑之声,金灿荣、王义桅、王文、郭宪纲就“‘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方案”议题展开讨论。
什么是“一带一路”?“带”,是指经济发展带,或者说经济走廊,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模式。“路”,除了具有丝绸之路的意味,更有发展道路的含义。我们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一起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堪称第二次世界地理大发现。它将各个国家的交通、能源、航线、贸易、旅游等多种产业对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具有较强辐射效应的综合体系。
首先,“一带一路”是包含了网络通讯在内的欧亚非立体交通网络。而中国无论在道路交互与通行建设还是通讯领域建设方面均具有优势。其次,“一带一路”辐射效应明显,它带动的不是单独的一个项目或一个行业,而是产业群。第三,“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长的经济走廊。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有18个省份与“一带一路”直接相关,特别是新疆、云南等地,与多个国家毗邻,自然资源也很丰富。通过“一带一路”,这些地区将由改革开放的末端走向改革开放的前沿,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把中国经济与欧洲经济紧密连接在一起。2王义桅“一带一路”是一种包容型的全球化“一带一路”是一种包容型的全球化回顾世界发展史,全球化经历了两种历程:即以欧亚大陆为载体的“古丝绸之路”带来的全球化1.0时代和以海洋为载体、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全球化2.0时代。而现在,以“一带一路”为载体、以陆海联通为特征的“中式全球化”即“全球化3.0时代”正在到来。
“一带一路”是一种包容型的全球化。习主席曾说,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同时,“一带一路”注重把“绿色”“健康”“智力”等概念引进来,让老百姓在其中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老百姓版本的全球化,是“南方国家”的全球化,这与跨国公司或少数利益集团把世界变成投资场所的全球化有本质的不同。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来将进入陆海联通、万物互联的时代。虽然“一带一路”目前仅与沿线国家相关,但我相信我们也会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会借技术、标准、货币等力量,将“一带一路”向发达国家延伸。
虽然当今西方世界出现了一些“去全球化”的现象,但我认为,全球化是不可改变的大趋势。因为,世界是通的,历史不可能回到从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执行已经三年了。实际上,恢复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是中国最早提出的,土耳其上世纪50年代就提了。此后沙特、印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也曾提出过,但之后没有实施起来。当前,国际社会强调一起发展,中国的“块头”大、行动能力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很多国家都热情回应。“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外界不乏质疑之声,有些人觉得这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此,我们大家可以跟世界说明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治理都需要“一带一路”倡议,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推动全球战略是应有之义。中国的全球战略,往东看,是在亚太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往西看,就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国内产能太大,都憋在国内会引发通货膨胀和失业。产能外移不但可以缓解国内压力,对外移国当地也有好处。此外,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还能够保证能源通道顺畅,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如此,中国在海外的资产规模庞大,这些海外利益需要保护。
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1991年社会主义阵营解体。2016年,英国脱欧,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这种变化是1991年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结构发生的最大一次变化,形势非常微妙。这种结构性变化体现在三方面:在过去的十年,欧美国家普通的中产阶级在收入上基本没发生质的变化。而中国人的财富获得了巨大的提升。2016年印度的GDP则第一次超过原来的宗主国英国,印度媒体称这标志着印度真正的崛起。第二是权力结构的变化。在讨论国际议题的时候,大家很愿意倾听中国学者的声音。金融领域的变化也很明显,人民币在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SDR,跃升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全球第三大货币。人民币紧盯欧元甚至超过欧元的日子已经不远,中国正在成为主要大国的领袖。过去我们总在关注西方的发展模式和进程,但目前慢慢的变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认为华盛顿共识恐怕走到了终点,
应该说,目前全球化有两张面孔。第一张面孔是以西方的欧洲和美国为中心的去全球化过程;另一张则是非洲和其他新兴国家出现的新全球化过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人员、资源、思想、能源的交流速度大大强于过去。全球治理不是变弱了,而是变得更强更重要了。世界前所未有地需要中国提供更好的方案,中国的思想、智慧被格外的重视,中国正在重新再回到历史上的巅峰期。
“一带一路”提出三年多以来,一直在两个轮子的支撑下顺利前行,一是“经济轮子”,二是“技术轮子”。
在“经济轮子”方面,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有实力投入资金到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如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都是在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在“技术轮子”方面,中国制造业水平近年来有很大提高,对“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开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的反应比较积极,普遍呈赞成态度,但也存在着五大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如中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存在极端主义、问题,中东地区动荡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消除,这给当地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项目开展带来一定的风险。沿线国家法律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案件仲裁可能涉及不同法律体系的问题:各国环境立法后可能会产生的环境法律问题、在当地雇佣劳工可能会产生劳动争议问题等。一些国家存在主权性等级低、财政状态欠佳、长期负债等问题,易发生金融危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大部分不发达,希望在当地尽量压低一些项目的价格,这会挤压中国在该地区的利润。第一,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安全状况、政局走向、法律特点和金融状况做风险评估。第二,加强在沿线国家施工和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和公司的安全保护的方法,同时要雇佣当地保安公司人员执行安保的任务。第三,加强对赴沿线国家人员的培训,避免与当地民族发生矛盾,培养与老百姓的友谊。第四,要脚踏实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规避安全和法律风险下不断吸取这次的教训,加以推广。第五,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满足对方的一些让利要求。